18米钢笔画长卷再现上世纪“温州市井”!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2023-09-09 09:57:35

日前,一幅长达18米的钢笔画长卷《温州风情》“落户”公园路上的公园锦里酒店,引起了多方的关注,艺术品走向历史街区,让来往的游客看到这幅大型作品,都会惊叹一下,“这画这么长,细看原来有这么多人物和故事,太厉害了!”

多年速写“拍下”生活


(资料图片)

重走老菜场回味烟火味

钢笔画《温州风情》长卷是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松台山三牌坊一带繁华的马路菜市集为背景。陈国浩、金文平、邬敬善、陶子、陈言组成了创作团队,创作过程历时100多天,整合了陈国浩十几年的速写积累,采用了素描元素和国画白描的形式相结合,用流畅的线条表现。

《温州风情》长卷小图扫描版

有细心的观众已经数出画上有125个摊位,512个人物,非常有趣。

有法国回来的华侨偶然看到了这幅画,热泪盈眶,觉得画出了他出国前的记忆。

画面上展示的是有温州特色的极具市井烟火味的场景,比如买卖温州海产品、农产品及其他生活用品。

说起创作灵感来源,陈国浩侃侃而谈:“当时公园锦里酒店邀请我,在酒店2楼走廊有块18米的墙上,希望能有一幅关于温州的画。我想到了酒店是跟餐饮文化有关,又要接地气,那就是老菜场了。”

陈国浩家住松台山三牌坊附近,以前经常起来爬山锻炼。松台山有高度,站在松台山上,看到菜市集会有起伏,感觉有层次,所以就把主题背景定在了他最熟悉的松台山三牌坊一带繁华的马路菜市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陈国浩没有相机,只能用速写本及时记录,他非常勤劳,到一个地方,就喜欢随时拿出速写本记录,慢慢地,就有了上百本速写本,而这些速写本就是他的相机,拍下了他的所见所闻,记录下生活。前不久,他还翻出了他的第一本速写本,是1988年,纸张泛黄得都成了“酱油色”。

之前的速写本上就有很多老菜市集画面的积累,重新上手就会方便很多。但也会遇到瓶颈期,毕竟原来的数量有限。当陈国浩不知道人物表情和神态该怎么展现时,他就找到了目前唯一剩下的老菜场——瓦市巷。

“陈老师以前经常在松台山买菜的,现在还特地跑到了瓦市买菜,拍照记录一些场面,作为素材,这也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陶子补充道。

好友相聚成团队

撞出更多“金点子”

在马路上画,很多来往的路人会来围观陈国浩速写,还会和他聊上几句:“怎么想到画菜场呀?”“咦,这不是我吗?刚刚站在那里买菜。”慢慢地,围观的人也会有部分变成了画里的人。

从左到右分别是邬敬善、陈国浩、陶子、金文平、陈言

陈国浩、金文平、邬敬善、陶子、陈言,5个人是好友,经常在一起喝茶、吃饭、聊天。陈国浩是钢笔画家,金文平是温州民俗与文史专家,邬敬善是摄影家,陈言是书法家,而陶子是陈国浩的学生,也非常擅长钢笔画。5个人都来自不同领域,这样一组合,就发挥了各自优势。

125个摊位,想要做到尽量不重复,金文平给了很大的帮助,将上世纪的一些摊位类型都有详细列举,所以对人物的形象给了很多建议,金文平主要做了策划工作。

邬敬善在民俗摄影上也是有多年积累,在素材上也给了很多真实的照片。

在长卷醒目的后部位置,陈言特地用行书选录清代孙扩图的《温州好》词作三首,其意境更给《温州风情》增添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陈国浩正在介绍《温州风情》

在这100多天的时间里,陶子有空就会往陈国浩的画室里跑,一起画人物,跟陈国浩一起探讨,给出了不少金点子。

陶子表示创作过程很辛苦,手都出茧子了,但成就感满满,引起大家的共鸣,非常值得。作为陈国浩的学生,陶子感慨道:“陈老师非常有敬业精神,再创作过程也是不断提升的过程。”

金文平更是给出了高度评价,从“情”“亲”“心”三个字展开点评。“《温州风情》体现了3个‘情’——民俗风情、百姓乡情、画家情怀;3个‘亲’——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经历;3个‘心’——用心、真心、细心。”

听完金文平的评价,团队成员都不约而同笑了,纷纷表示总结出了大家的心声。多年好友的默契,也让《温州风情》诞生更加顺利。

钢笔画老少皆宜

“画中人”也是“你我”

从左边的第一棵树开始,第一个摊位的故事便开始了,人们在树下看着篮子里的各种蔬菜是否新鲜。随着《温州风情》的“移动”,看客好像也逛了一遍马路菜市集,置入画中,逛完的时候,可能手里拎着各种菜,抱着大西瓜回去了。直到望见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才觉得意犹未尽,当年的马路菜市集真的应有尽有。

小吃美食、休闲娱乐、民间手工艺等能想到的摊位基本都在了。小商品琳琅满目,还有典型的手表摊位,男士顾客蹲下来正在与摊主讨价还价。一辆辆人力三轮车停在那里等待客人,有挑着担子、提着篮子、推着车子售卖农产品的人在不停招揽路人。而在一个个简单的棚里,卖着锅碗瓢盆、各种生活用品,就相当于现在的便利店。

市民们更是神态各异,喜怒哀乐都在脸上,比如画中年纪较大的老爷爷长着很长的胡子,正抱着一个大碗吃着面条;刚出炉的一笼大包子,一碗碗香气腾腾的馄饨端出来,小吃摊更是人气高涨,吃客笑脸盈盈;还有情侣、夫妻、好友等手牵手在惬意地逛街……

丰富的画面蕴含着浓浓的记忆与乡情,同时也深深地触动了老百姓对老温州的眷恋与乡愁。

烟火味的市集现在越来越少,想让大众都看得懂的画,用钢笔画比较贴切,钢笔画作为工笔画,线条流畅,表现细节详尽,刻画人物也生动形象。

“画中人”就好像也是曾经的“你我”。路过的人看到了,不免会说一句:“当年,我们也是这样逛菜场的呀!在菜场就能找到乐子哩!”

原标题:18米钢笔画长卷再现上世纪“温州市井”!

记者:戴卓蕾

关键词:

返回顶部